2024年05月03日星期五农历甲辰年(龙)五月十七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公司聚焦
  • 企业文化
  • 新闻动态
  • 网上营业厅
  • 客服中心
  • 政策法规
  • 党群工作
  • 公告信息
  •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活动
    回返“自我”之境
    信息来源:华汇供水  ‖  发稿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2006年6月27日  ‖  查看6083次  ‖  
         “自我”大概自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本我”“超我”以降,便引起了诸多善于思索的人们兴趣。在茫然的知识与理性压抑的时代里,在惶恐的贫苦与纷乱的社会中,作为人本来很难去反观“自我”。但人之为人终究是要有理性,要有反思,即使反思的结果会压制我们本有的张力。一旦身陷迷茫,思绪总会带着“自我”去萦绕千古难题——我是谁?
         我是谁?提出的同时以及暗含了我在认识或如何定位自己的问题。古代埃菲斯神庙中悬挂有“认识你自己”的警语。希腊智者苏格拉底引借作为自己一个重要的命题,于是便有学者认为伦理学自苏格拉底始。后来,在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黑暗时代中,人无从谈起。西方第一次启蒙运动时代下,张扬了理性,正是这一旗帜下,才会不断涌现培根、霍布斯、洛克、笛卡尔、贝克莱等著名哲学家试图寻找人类进步的保障基石。当然此时并没有太关注“自我”,像拉美特里就曾言“人是机器”。那么鲜活的人在哪儿呢?难道人生而无我吗?在最富思辨的国度——德国诞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正如日本学者安培能指出:康德是西方哲学蓄水池!现代哲学的影子。我觉得西方近代第一个反思和寻找生命的“自我”的哲学家也是康德。康德在对知性的能力只能涉及现象界而不能应用于自在世界时,深入研讨了理性的张度和理性的限度。理性的合理性的反思并没有在德国古典时代步康德之路而发扬,却是理性被黑格尔发展到了极致。
         此时齐克果、叔本华、尼采已经认识到了理性的限度,他们以非理性为基点猛烈攻击前辈的学术,寻找自己或就是“自我”。在理性之境中人被理性所环绕,也就是说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认为一切凭借理性都会取得成功,但是感性的人,凭着兴趣的人他的成功指数也是不能忽视的。我需要有自己的完整的生命,这里的生命是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精神的贮存所、心灵之根。它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我们是在每次的与世交斗中认识了“自我”,同时也不断的调整“自我”使其顺应外界的规则(理性的造就)。一次次在这样异化了“自我”的世界中,我们对自己再无点滴的诉求,仅仅保留的莫过于知道我是一个人。可能在外在这样的主体间中,我们也在疲惫不堪的应酬着,但是心灵一定会隐隐作痛,那时候常想,我怎么如此,大千世界中的我是谁?少了我的世界是如何的?灵魂奔向躯体之外来看躯体时的感受往往是心灵感到饥荒的缘故,此时对“自我”的认识便向冥冥摆渡者带我们进入了思的世界,境遇远远超脱了现实界。我对我也便有了新的见地,我们看是为自己而活。
         如何诉求到真正的“自我”呢?我想一定有三个方面是必须费心去做的。首先要寻求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是现象地喜欢而是喜欢的本质必须知道。其次自己到底是否愿意为喜欢而去奋斗,也就是确立一个坚实的信仰问题。再苦累中有了信仰的人留血,掉头都无所惜,那样的疲劳便是无所谓了。最后自我不在外界,在我们自己的回返,自己只有不断的回返以便强有力地提醒自己、不断地寻找自己,这是一条无尽头的人类之路。
                  
    上一篇: 态度决定一切
    下一篇: 水,生命之源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靖江市华汇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网址:www.jjzls.com 联系电话:0523-84868253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0以上  

    苏ICP备07021110号-1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