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星期一农历乙巳年(蛇)十月初三 收藏本站 繁體版
  • 首页
  • 公司聚焦
  • 企业文化
  • 新闻动态
  • 网上营业厅
  • 客服中心
  • 安全生产
  • 党群工作
  • 政策法规
  • 公告信息
  •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精细调度 确保高温高峰安全供水
    信息来源:华汇供水  ‖  发稿作者:综合部   ‖  发布时间:2012年9月20日  ‖  查看4697次  ‖  

    今年夏季高峰供水,公司产供水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日供水量都在17万吨以上,最高日供水量达18.3万吨。持续的高负荷运行,造成了运行设备的故障率升高,管网漏情也较平时有所增加。为了克服种种不利状况,技术部调度中心从设备协调运行、内部人员管理、加强信息沟通等方面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从而有效确保高温高峰的安全优质供水。

    首先,调度中心做好机泵、阀门、水库等运行设备设施的协调运行。当生产部机修人员向调度中心通报设备状况变更时,调度值班人员都在设备状况表中清楚认真记录,以作为每次设备变更运行的依据。今年高温高峰供水期间,主供水泵机组合兴水厂二泵房2#调速电机、江防水厂3#调速电机多次出现故障,给供水调控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确保管网压力合格,调度中心值班人员充分利用源水流量调节阀、联通阀的协调调节两座净水厂的源水流量变化,从而使清水库的水位始终处于合理区间,使出厂水的供应得到安全保障,再通过水库水位的调整、增减泵、调节调速泵控制出场水压力,使管网压力和用户用水需求都能得到有效满足。

    其次,加强内部人员管理,防止高温生病减员。每年的高温期间,恶劣的天气、空调的使用和食品卫生等原因很容易使人出现身体不适。调度中心在高温期间,全力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并保持好值班环境的温度控制,避免空调病的发生。调度中心还组织值班人员学习高温防汛防暑知识,提醒饮食卫生,有效避免高温生病减员情况的发生。面对一些不可避免的人员生病或有事请假情况,调度中心也要求严格按照请假制度执行,尽量做到提前通知,提前安排人员代岗,请假手续齐全完备,在人员安排出现状况时,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顶岗,确保值班岗位的人员完整。

    第三,关注天气情况趋势,提前做好调整准备。天气的变化是影响供水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阴晴天对我们公司供水量的影响超过一万吨,因此,关注天气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做好供水量的预测。调度中心在高温期间,通过天气网站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趋势,并根据天气预报的情况对水量的变化情况作出预测,并按照按照高峰供水预案的要求提前作出部署与安排。

    第四,密切监控管网压力的变化。根据供水情况做好管网压力的调控,满足用户对自来水压力的需求,是调度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带动我们公司供水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用水量的大幅度拉升,而居民用水一般对压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今年我们公司适当合理提高了管网的供水压力,这一变化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为了做好压力调控,调度中心对值班人员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要求,以市中心压力点为主要参考依据,辅助其他近二十个压力点的压力数据变化,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市中心压力点数值保持在0.29MPa以上,供水高峰期间要尽量维持在0.30MPa以上。调度中心要求值班人员要根据管网压力的变化,及时调整出厂水压力,及时发布增减泵、调整机泵转速的指令。对异常的管网压力变化,要能够及时判断变化原因,作出相应调整,并要求在台账报表上作出相关记录,情况严重的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或上报上级领导。对通过管网压力波动判断或者通过报修报漏电话等渠道知道的管网漏情,要及时对相关区域作出降压调整,在漏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必须及时恢复正常压力控制。

    第五,关注大用户的用水情况。一些大企业、大用户的用水情况也是影响我们公司供水形势的主要因素之一。调度中心除了及时与营销部门及时沟通了解相关大用户用水信息,对管线部门送转的检修停水通告及时作出判断,还经常与各大用户保持电话沟通,及时了解其生产时间等相关信息,为做好调度安排提供依据。

    确保高温高峰安全供水是我公司供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调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精确、更细致、更合理、更有依据,确实做到精细管理,科学调度,才能使高温高峰安全供水更有可靠保障,使广大老百姓真正满意我们的供水服务工作。

                  
    上一篇: 西区供水服务中心:开展新装用户回访 排除服务盲区
    下一篇: 夹港大桥定向穿越工程顺利完成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靖江市华汇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网址:www.jjzls.com 联系电话:0523-84868253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0以上  

    苏ICP备07021110号-1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442号